中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新规:解码《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

吸引读者段落:

气候变化,这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对于身处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企业来说,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已不再是简单的社会责任担当,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这份文件不仅对企业的气候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严格、更细化的要求,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这份文件意味着什么?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又意味着什么? 本文将深入解读《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并结合相关政策和行业实践,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带您一起探索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全新征程。从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细化核算,到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的全面评估,从情景分析的科学方法,到行业应用指南的精准指导,我们将层层深入,为您揭开这份重要文件的神秘面纱。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关于可持续发展、关于绿色未来的探索之旅!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气候信息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与国际标准接轨,更体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决心和魄力。这份长达47条的征求意见稿,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对企业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和指导。

一、 对标国际,构建中国特色气候信息披露体系

《征求意见稿》在整体框架上与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如ISSB S2)保持高度一致,这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姿态。 然而,它并非简单的“照搬照抄”。 考虑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该准则在一些关键领域作出了本土化的调整和补充。例如,在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面,《征求意见稿》既明确了核算方法和要求,又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的差异,允许在极少数情况下采用简化方法,并要求企业披露其管理方式。 这体现了准则制定者的务实态度,避免了“一刀切”的简单粗暴,更注重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企业的披露能力。

二、 六大核心章节,全面规范气候信息披露

《征求意见稿》共分为六章,涵盖了气候信息披露的方方面面:

| 章次 | 章名 | 主要内容 |

|-----|--------------|-----------------------------------------------------------------------------|

| 一 | 总则 | 准则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 |

| 二 | 治理 | 企业治理结构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安排、职责分工等 |

| 三 | 战略 | 企业的气候变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实施情况 |

| 四 | 风险和机遇管理 | 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评估、管理以及相关的财务影响 |

| 五 | 指标和目标 | 需要披露的气候相关指标,例如温室气体排放、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等 |

| 六 | 附则 | 其他补充规定 |

其中,第四章“风险和机遇管理”和第五章“指标和目标”尤为重要。 它们明确了企业需要识别和评估的气候相关风险(例如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以及需要披露的气候相关指标(例如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碳排放强度等)。 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直接排放(范围一和范围二),更要关注其价值链中其他企业间接排放(范围三),体现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关注。

三、 精细化指标,提升披露透明度

《征求意见稿》对气候相关指标的披露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 除了传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包括气候相关物理风险、气候相关转型风险、气候相关机遇、资本配置、内部碳定价和薪酬指标等。 这些指标的设置,旨在全面反映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效,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详细要求,这将推动企业加强对供应链的碳管理,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四、 行业指南,精准施策

考虑到不同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不相同,《征求意见稿》的制定者已着手开展了电力、钢铁、煤炭、石油、化肥、铝、氢、水泥、汽车等九个行业的应用指南制定工作。 这些行业指南将在气候准则正式发布后适时发布,为特定行业提供更精准的指导,避免“一刀切”的模式,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

五、 渐进式实施,平衡规范与现实

《征求意见稿》在实施方面也采取了务实的态度。 它将沿用基本准则的安排,在实施范围及实施要求作出规定之前,由企业自愿实施。 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理解和尊重,避免了过高的要求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负担,有利于企业逐步适应新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绿色发展能力。 这种渐进式的实施方式,有利于在规范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准则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 常见问题解答 (FAQ)

  1. 问:这份《征求意见稿》与国际标准有何不同?

答:该准则在整体框架上与国际标准(如ISSB S2)保持一致,但在部分细节上作出了本土化调整,以适应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面,准则既有明确要求,又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情况,允许在极少数情况下采用简化方法。

  1. 问:企业如何确定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法?

答:企业应当基于其价值链以及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类别,确定并披露其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计量中所包含的类别。在极少数情况下确定估计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是不切实可行的,企业应当披露其对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方式。

  1. 问:企业对气候相关风险的评估如何进行?

答:企业需要识别可合理预期会影响企业发展前景的气候相关风险,并进行评估,编制气候相关风险或者机遇预期财务影响以及气候相关影响的信息。

  1. 问:哪些行业将率先实施该准则?

答:目前财政部已着手开展电力、钢铁、煤炭、石油、化肥、铝、氢、水泥、汽车等九个行业的应用指南的制定工作,这些行业将率先受益于更精准的行业指导。

  1. 问:企业不遵守该准则会面临什么后果?

答:目前该准则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正式出台后,具体的处罚措施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但可以预期的是,不遵守准则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市场压力、投资者质疑以及监管部门的处罚。

  1. 问:企业如何准备迎接该准则的实施?

答:企业应及早关注准则的进展,加强内部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机制,积极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气候风险评估工作,并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学习最佳实践。

七、 结论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迈向规范化、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虽然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准则的逐步完善和行业指南的发布,中国企业将逐渐适应新的要求,并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这不仅关乎企业的自身发展,更关乎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中国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贡献!